本文人类作者系生生科技创始人、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硕士刘骁奔

人工智能作者系月之暗面的KIMICHAT

本文由刘骁奔与KIMI CHAT共同撰写,全文共计8277字,预计耗时8分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永生这一概念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数字永生指的是利用AI技术,通过分析和模拟个体的数据,创造出一个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的数字化身份。这一技术在为人类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数字永生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业务流程规范。

关键词:数字永生 科技伦理 生命记录师 知情同意

一、 前言:数字永生与知情同意——新技术带来的老问题

随着AIGC、数字人行业的飞速发展,《流浪地球2》中,图丫丫的“数字生命”的科幻呈现,在诸多因素合力交织的2024年,数字永生正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通常来讲,数字永生分为两个部分,即数据留存以及数据演绎。数据留存指的是通过视频采集、音频采集、思想文本收集的形式收集到一个人的生物数据,并整理成可供AI加工的数据集。数据演绎指的是基于收集到的真人数据集,结合GPT-SOVITS、WAV2LIP等AI算法进行数据加工演绎,呈现出数字人的形象。像最近新闻热议的“AI复活乔任梁”、“邓丽君”就是数据演绎的典型案例。

刘骁奔&KIMI CHAT:是否允许AI复活亲人?——数字永生的伦理分析及行业规范!

《流浪地球2》中,图丫丫的数字生命

利用新兴技术纪念往生者,是此前人类社会从未遇见过的话题。但类比一下清朝人将“照相机”比作“摄魂术”,便好理解,那就是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挥,人工智能新兴技术的突破,我们拥有了更多元的呈现一个人的手段。而在现实运作中,类似于“AI复活逝者”的数字永生业务,则往往挑拨着人性的底线,重新定义着人类对于生死的认知。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这一业务面临着诸多的伦理问题,这也是我们写就本文的目的所在。

南京的青年泽伟就利用AI技术帮助他人定制数字人,对于有的家庭而言,这可以抚平亲人离世的疼痛,是一个温情而善意的谎言,而对于类似乔任梁这样的公众人物而言,AI复活,可以让他的粉丝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但对于其家人,却是又一次的伤害。本文试图对数字永生业务进行深入的伦理分析,重新考虑在数字永生业务中的“知情同意”问题,界定好数字永生中数据收集以及数据演绎的部分,并提出相应的业务规范,例如严格限制数据使用权,试图为相关行业的伦理分析以及法律法规提出建议。

二、 数字永生的伦理问题分析

逝者的尊严与隐私权

数字永生技术可能会侵犯逝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逝者无法为自己发声,因此在原则上,AI复活逝者是不被允许的。其个人信息的使用必须得到家属的知情同意。此外,逝者的数字化身份可能会被用于不恰当的场合,即逝者数字身份的具体使用场景以及指定的使用权属人,这需要在知情同意书中明确规定。

以乔任梁为例,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人,不幸离世后,他的去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哀悼。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考虑使用数字永生技术来纪念乔任梁,就必须非常谨慎地处理与逝者尊严和隐私权相关的问题。

尊严是指个体作为人所固有的内在价值和应受到的尊重。对于逝者而言,尊严的维护意味着即使在他们去世后,他们的名誉、形象和记忆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在乔任梁的案例中,数字永生技术的应用应当确保不会损害他的公众形象和个人尊严,避免将他的数字化身份用于任何可能引起争议或不尊重的场合。

隐私权是指个人有权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其生活、通信和个人数据等不被公开或滥用的权利。对于已经去世的乔任梁来说,尽管他无法亲自行使这一权利,但他的隐私权仍然应当得到尊重和保护。这包括他的个人生活细节、未公开的个人信息以及任何可能侵犯其隐私的内容。

面向逝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书

在逝者无法为自己发声的情况下,家属的知情同意成为了保护逝者隐私权和尊严的关键。家属应当被充分告知数字永生技术的使用目的、范围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笔者认为,面向逝者的知情同意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使用目的:明确数字永生技术旨在纪念逝者,而非用于商业或其他不恰当的目的。

数据范围:详细列出将被用于创建数字身份的数据类型和来源,对于网络上公开收集、不能确定权属的数据,应当得到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使用限制:规定数字分身不得用于任何可能损害逝者名誉或尊严的场合。

家属权利:家属有权随时撤回同意,要求停止使用逝者的数据,并对数字身份的使用进行监督。

在乔任梁这样的案例中,数字永生技术的应用必须非常谨慎,确保尊重逝者的尊严和隐私权。这要求相关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与家属紧密合作,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以保护逝者的利益。通过这种方式,数字永生技术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纪念工具,而不是对逝者隐私和尊严的侵犯。

生者的知情同意

在笔者看来,数字永生业务,应当是只适用于生者的业务。因为这项业务只在2024年才进入成熟期,在此之前的往生者没有办法表述自己对这项业务的态度。而在数字永生技术的背景下,生者的知情同意是一个核心的伦理和法律要求。这一要求确保了个人对其数据的控制权,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心理福祉和情感安全。以下是对这一要求的详细阐释,结合了数字永生技术的特殊性和相关的伦理考量。

数字永生技术依赖于大量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社交媒体活动、通信记录、生活习惯、口述史访谈等。这些数据可能包含敏感信息,一旦被不当使用,可能会严重侵犯个人隐私。因此,必须在收集和使用这些数据之前获得生者的明确同意,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信息将如何被使用,以及这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将受到何种保护。以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对数字永生的业务调研为例,对于数据的加密是用户在考虑数字永生业务时相对重视的一点,而基于数据演绎的数字分身的拟人程度,则是第二重视的要点。

生命记录师:关照用户心理

数字永生技术可能会对生者产生深远的心理影响。这项技术可能会引发对个人身份、记忆和遗产的深层次思考,同时也可能带来对数据安全和个人形象的担忧。因此,知情同意的过程应当考虑到这些心理因素,确保生者在充分理解所有潜在影响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在生生科技实际推进的业务过程中,我们关注到,大众很少会思考“死亡”的命题,而对于有处理身后事需求的人,才会选择以新型的数字永生的形式去处理自己的身后事。因此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数字永生的从业者不仅应当完成数据的采集,更应当在采集过程中关照到用户的心理状态。对于大部分思想数据,只能通过口述史访谈的过程去采集,而这种采集本质上是帮助用户以更好地框架回顾自己至今所走过的人生,对于用户的记录意义也十分重大。

笔者认为,可以将专门从事数字永生数据收集的工作者成为“生命记录师”,以体现这一工作的庄严性。对于生命记录师而言,应当有如下从业规范:

一、 绝对尊重用户隐私,不可以任何形式、任何渠道泄露生命记录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确保数据仅用于数字永生业务。

二、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生命记录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包括数据隐私保护、心理咨询基础、沟通技巧和伦理道德教育。此外,他们应当通过资质认证,确保具备从事这一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三、尊重和同理心。生命记录师在与用户互动时,应当展现出高度的尊重和同理心。他们应当倾听用户的故事,理解用户的情感需求,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情感支持。

四、透明沟通。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生命记录师应当向用户清晰地解释数据的使用目的、存储方式和可能的风险。他们应当确保用户充分理解并同意数据的使用,避免任何误导或强迫。

五、伦理审查。生命记录师的工作应当接受伦理审查,确保他们的工作符合行业标准和伦理准则。他们应当定期参与伦理培训,以保持对伦理问题的高度敏感性。

六、用户心理关照。生命记录师应当关注用户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讨论敏感话题或回忆重要生活事件时。他们应当具备基本的心理干预技能,以帮助用户应对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

七、持续支持。生命记录师应当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支持,包括在数据采集完成后的关注和咨询服务。他们应当作为用户在数字永生旅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八、专业发展。生命记录师应当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数字永生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

面向生者的知情同意书

在面向生者的数字永生业务中,知情同意书是获取生者同意的关键文件,它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1. 目的说明:详细阐述数字永生技术的目的,包括为何要创建数字身份,以及这项技术希望达成的目标。这可能包括纪念、教育、娱乐或其他个人化的目的。

2. 方法描述:清晰地描述将如何收集和处理个人数据,包括数据的来源、处理方式和存储方法。这应当涵盖数据采集的技术细节,以及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使用权属(指定继承人):明确指出数字身份的使用权属人,包括谁拥有控制权、谁可以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以及生者如何行使其权利。这应当包括对数据使用范围的限制,以及生者对数字身份的修改和删除权利。

4. 退出条款:提供生者在任何时候撤回同意的途径和方法,确保他们可以随时停止数字永生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并要求删除相关数据。

总的而言,知情同意在数字永生技术的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保护了生者的隐私权和心理福祉,还确保了他们在充分了解所有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决定。通过制定详尽的知情同意书,可以建立起生者与数字永生技术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为这项新兴技术的健康、合理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这也强调了在未经逝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不应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以尊重逝者及其家属的尊严和情感。

数据的采集与使用

在数字永生业务中,数据的采集与使用是构建逝者数字身份的基础。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范和原则,以确保合法性、透明性和最小化数据采集,同时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

合法性是数据采集与使用的首要原则。这意味着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必须确保其数据采集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相关规定。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应当获取数字永生业务用户(服务接受方)的明确同意,并在合约中明确规定数据采集的目的、范围和方式。此外,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还应当确保数据的使用不会违反任何法律规定,例如不得将数据用于未经授权的商业目的。

透明性要求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在数据采集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开放和诚实的态度。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应当向数字永生业务用户提供关于数据采集目的、方法、存储和使用方式的清晰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的具体步骤、数据的存储位置、数据的访问权限以及数据的保护措施。透明性还意味着数字永生业务用户有权随时了解其个人数据的使用情况,并要求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提供数据使用报告。

最小化原则指的是只收集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数据,避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应当根据数字永生业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不得无故扩大数据采集的种类和数量。这有助于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并保护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隐私权。

数据的采集与使用(数据留存)是数字永生业务的核心环节,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合法性、透明性和最小化原则,同时遵循严格的数据使用规范。通过这样做,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不仅能够保护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还能够建立起用户的信任,为数字永生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数字永生相应的业务规范初探

知情同意书的制定

知情同意书是数字永生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文件。它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明确目的:知情同意书首先需要明确数据采集的目的。这包括数字永生技术的应用场景,如创建虚拟形象、语音合成、行为模拟等。目的是让数字永生业务用户了解其数据将如何被使用,以及这些使用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详细描述数据范围:知情同意书应详细列出将被采集的数据类型,如个人口述史访谈记录、音频、视频、文档、照片等。同时,应当说明这些数据将如何反映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真实思想状况和生活经历。

采集方式和过程:合同中应描述数据采集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包括面对面访谈、远程会议、自助上传等。同时,应当提及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将提供哪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权利与义务:知情同意书需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对于业务提供方,这包括合法、合规地采集和使用数据,以及保护数据安全的义务。对于数字永生业务用户,则包括提供真实、完整信息的义务,以及在任何时候了解和控制自己数据的权利。

数据使用限制: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对数字永生业务用户数据的使用限制。这包括数据仅用于约定的数字永生业务,不得转卖或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以及在合约到期后的数据销毁或归还政策。

保密和安全措施: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必须在知情同意书中承诺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个人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披露或泄露。这可能包括加密存储、访问控制、定期安全审计等措施。

退出和修改条款:数字永生业务用户应当被告知其有权在任何时候退出数据采集和使用,以及如何行使这一权利。同时,合同还应提供修改、更新或删除个人数据的流程。

违约责任:合同应当规定,如果任何一方违反知情同意书中的条款,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争议解决:合同应当包含争议解决机制,明确双方如何解决因执行合同而产生的争议,包括首选的协商解决途径和法律诉讼的地点。

签字和日期:最后,知情同意书应当由甲乙双方代表签字,并注明签订日期,以证明双方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合同的所有条款。

通过以上步骤,知情同意书为数字永生业务提供了法律和伦理基础,确保了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个人隐私得到尊重和保护。

数据留存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如前所述,在数字永生业务的数据留存部分,应当遵循合法性、透明度、最小化原则等行为准则。

合法性:确保所有数据采集行为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个人隐私权。合法性原则要求数据采集与处理活动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意味着业务提供方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必须遵循国家关于数据保护和隐私权的法律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合法性还包括确保数据采集活动不违反任何行业标准或道德准则,以及在必要时获取数据主体的明确同意。

透明度:向数据主体提供数据采集、处理和使用的清晰说明。透明度原则要求业务提供方在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向业务接收方提供清晰、易于理解的说明。这包括数据采集的目的、方法、范围以及数据将如何被使用。透明度还意味着提供方应当告知接收方数据存储的位置、数据访问的权限设置、以及数据保护的措施。通过透明度原则,数字永生业务用户能够充分了解其数据的使用情况,从而做出知情的决定。

最小化原则:仅采集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数据,避免过度收集。最小化原则强调只收集实现特定目的所必需的数据。这意味着业务提供方在进行数据采集时,应当避免收集与数字永生业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例如,如果仅需要用到用户的语音样本来创建数字声音模型,那么就不应该收集用户的医疗记录或其他无关的个人数据。最小化原则有助于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并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通过遵循合法性、透明度和最小化原则,能够确保数据采集与处理活动既符合法律要求,又尊重数据主体的隐私权。这不仅有助于建立用户的信任,还能够为数字永生业务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伦理基础。通过这些原则的实施,业务提供方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且尊重个人隐私的服务环境。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加密存储:加密存储是指使用各种加密算法将数据转换成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解读的格式。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或在存储时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在数字永生业务中,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应采用业界认可的先进加密技术,如AES(高级加密标准)或其他同等级别的加密方法,来保护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个人数据。此外,应定期更新和维护加密技术,以抵御新出现的安全威胁。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对谁可以访问特定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在数字永生业务中,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应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或最小权限原则,确保只有那些需要处理数据的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关数据。这通常涉及到使用身份验证(如密码、生物识别等)和授权(如角色分配、权限设置等)机制来管理数据访问权限。通过这种方式,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

定期审计:定期审计是指对数据处理流程、数据访问记录和安全措施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这可以帮助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不当的数据使用行为或其他合规性问题。审计可以是内部进行的,也可以由外部的第三方安全专家执行。审计结果应用于改进数据安全政策和程序,提高数据保护的整体水平。在数字永生业务中,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应确保审计过程透明,并向数字永生业务用户提供审计报告,以增强信任和透明度。

通过实施加密存储、访问控制和定期审计等措施,数字永生业务提供方可以确保数字永生业务用户的个人数据得到充分的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满足法律和伦理要求,还能够增强用户对数字永生服务的信任。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持续投入和改进,是数字永生业务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数据演绎:逝者数字化身份管理


在数字永生业务的数据演绎部分,涉及到对用户数字身份的使用。而尤其在当下引起热议的“AI复活亲人”话题之中,围绕逝者数字身份的使用权属热议不断。逝者数字化身份的管理是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伦理、法律和情感等多个层面。本文试图从家属参与、道德审查、持续迭代监督等方面提出对于逝者数据演绎的业务规范要求。

家属参与

家属参与创建:家属在逝者数字化身份的创建和管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不仅对逝者的个人历史和意愿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情感上与逝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家属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应当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家属参与决策:家属应有权参与讨论和决策逝者数字化身份的创建过程,包括选择哪些数据和信息被用于创建数字化身份。

提供信息:家属应有机会提供关于逝者的额外信息,以确保数字化身份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控制使用:家属应有权决定逝者数字化身份的使用范围和限制,包括在何种情境下可以展示或使用该身份。

道德审查

道德审查是确保逝者数字化身份使用符合伦理标准的重要机制。这一过程应当由专业的伦理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进行,以评估和监督数字化身份的使用。

评估使用目的:审查逝者数字化身份使用的目的是否符合道德标准,避免用于误导、欺诈或其他不道德的目的。

监督实施:监督数字化身份的使用情况,确保其始终符合道德审查的结果和家属的意愿。

处理投诉:为家属和社会公众提供投诉渠道,对任何违反道德标准的使用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在乔任梁的案例中,来自第三方的道德审查是缺位的,截至发稿前,利用“AI复活乔任梁”博取关注的博主才刚刚因为乔任梁父母的反对意见下架相关视频,可以看出,建立一个对于逝者数字化身份使用范围进行监管的道德审查机构是数字永生业务走上正轨的标志化建设之一。

持续监督

持续监督机制是为了确保逝者数字化身份的使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偏离最初的意图和目的。这要求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定期检查:定期对逝者数字化身份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确保其仍然符合家属的意愿和道德审查的要求。

更新政策: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关的管理政策和使用指南。

反馈循环: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允许家属和社会公众对逝者数字化身份的使用提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措施,逝者数字化身份的管理可以更加人性化和负责任,同时尊重家属的情感和逝者的尊严。这不仅有助于维护逝者的记忆,还能够确保数字永生技术的应用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由于数字永生业务在当下还是一个全新的业务,本节试图提出相应的业务规范及要求,为行业同仁以及可能的用户提供相应的使用规范及参考。

四、结语

在《万神殿》中,剧作呈现了一个遥远的未来: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上传自己的意识体,以UI(Uploaded Intelligence)的形式延续自己的生命意志。而在新质生产力接连取得重大突破的当下,意识上传、数字永生不再遥远。未来已来,我们已经进入人类数字化永生的临界点,选择以传统的形式逝去,还是以新的技术去纪念、留存自己的一生,将逐渐成为每个人在考虑如何处理“身后事”时,要审慎思考的命题。本文试图在数字永生、意识上传相关行业还未完全进入成熟期的当下,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相关伦理问题,给出一定的实践方案及指导意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可供感兴趣的仁人志士在考虑数字永生的伦理问题及行业规范时查阅。

总的而言,数字永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纪念和缅怀逝者的方式,但其伦理挑战不容忽视。通过制定严格的业务流程规范,我们可以在尊重个体权利的同时,充分发挥这项技术的社会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伦理法规的完善,数字永生有望成为人类文化和情感传承的重要工具。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475191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0-8872-539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erlang@aiju.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